百多年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的思想,鼓舞着全世界所有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是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然而,2019年,普京却公开炮轰列宁,他指责列宁的一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原本统一了一千多年的国家,却被列宁改造成了一个联盟。
普京的这句话很快登上全球头条,有人支持普京的观点,也有人批判普京对列宁的全盘否定。
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在列宁与普京之间悄然展开……
苏联为何崩溃?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虽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了,但是沙俄旧贵族和资产阶级却组成了一支试图推翻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力量——白军。
1918年的莫斯科,列宁在圣彼得堡斯莫尔尼宫的走廊里急促地踱步着。
此时,白军的炮火已逼近伏尔加河,乌克兰宣布独立,高加索山区的穆斯林也竖起了绿色旗帜,其他民族地区也跃跃欲试。
更为糟糕的是,电报里还不断传出坏消息:德国要求割让波罗的海,日本军队登陆符拉迪沃斯托克。
“必须让各民族相信,我们不是沙皇的继承者。”列宁狠狠地掐灭烟斗,在宪法草案上签下名字。
新兴的无产阶级政权,面对内外交困的恶劣环境下,列宁还是妥协了——允许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共和国以“主权国家”身份加入联盟,并赋予他们自由进退国家联盟的权力。
此时,一旁的托洛茨基激烈地反对:“这会埋下分裂的种子!”
但列宁却只能苦笑:“没有这粒种子,今天就会灭亡。”
没人想到,这个为生存而打下的结,后来的斯大林、赫鲁晓夫都未曾想过要去解开,放任它留到74年后成为勒死苏联的绳索。
1991年,此时的苏联已经经历过了太多的波折。
尽管斯大林大力发展工业,使得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变成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工业强国,然而接任者赫鲁晓夫全盘推翻了他的政策,为大清洗时期的受害者平反,大力发展农业。
但是,正在乌克兰度假的赫鲁晓夫怎么样都没想到,他从美国引进的玉米种子,却无法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土地上生根发芽,最终把自己拉下了台。
后来勃列日涅夫更是搞得苏联一塌糊涂,当戈尔巴乔夫接过苏联的重担时,其实那时候的苏联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而戈尔巴乔夫却急于求成,效仿西方推行多党制,放开言论,解放思想,这使得长期被压抑的苏联人,一下子找到了情绪发泄口。
人们厌倦了苏联高层的权力争斗,对高官的腐败深恶痛绝,更是在苏联的计划经济下,因为生活必需品长期短缺,使得人们满腹牢骚。
那时候,苏联人不是抗议中,就是在准备抗议的路上。
如今回过头去审视苏联解体的原因,其实并不见得和普京说的那么片面,仅仅是列宁下放权力的过错,而是因为权力过渡不平稳,导致政策没有得到衔接而导致。
而列宁当时下放权力,也不过是当时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不得不作出的权宜选择罢了。
但是,普京为何要对列宁进行否定呢?
政治工具
其实,普京对列宁的否定,并不是头一次。
早在1999年时,普京就曾在《21世纪的头十年》这篇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提过:共产主义道路,其实早已尝试过失败了。
普京的话外之音,就是指出只有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带领俄罗斯走向光明。
2006年,普京曾指示教育部对俄罗斯的高中教材《二十世纪俄国史》进行修改,要求将列宁描述为“德国的代理人”。
这本教材的内容,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列宁的认知,书中还列举了布尔什维克的多项罪名,比如出卖了俄罗斯的利益,向同盟国投降;把俄罗斯公民的私有财富都收归国有;迫害知识分子;农业化经济又被称为新时代的“农奴制”。
由此不难看出,普京是站在政治角度,而非历史辩证角度提出的编写教材的要求。
因为,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他必须要通过教材去否定列宁,强化当今政治道路的正确性。
到了2016年的时候,普京又炮轰列宁,他说列宁亲手把一颗定时炸弹,埋在了俄罗斯这座千年大厦之下。
然而,普京内心深处真是如此看待列宁吗?
并不见得,当他需要俄罗斯和美西方对抗时,他又会强调苏联曾经的辉煌,但是当俄罗斯内部矛盾凸显时,他又会大谈列宁的“罪过”。
普京只是一名政客,而非历史学者,因此历史对他而言,也只不过是政治表演的工具罢了。
但是,列宁对全世界无产阶级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列宁思想在某些国家已经坍塌,但是他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仍旧在继续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