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汉中洋县“朱鹮工区”:守护高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华商网讯(记者董旭叶)在陕西西南部,有一片被誉为“汉上明珠”的神奇土地——洋县。这里不仅风景如画,更因拥有全球唯一的朱鹮人工饲养种源地和主要野外栖息地而备受瞩目。

5月17日,“发现最美铁路·春涌秦巴走西成”网络宣传活动“发现团”走进洋县西综合维修工区,了解西成高铁维护检修作业情况,实地探访了西成高铁洋县段与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谐共生的故事。

洋县,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离洋县车站仅3公里。洋县车站作为西成高铁线上的一座三等站,不仅承载着重要的交通功能,更因其毗邻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备受关注。在这里,高铁列车疾驰而过,而天空中,不时有朱鹮优雅地飞过,朱红色的羽翼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耀眼。

由于西成高铁穿越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让高铁沿线朱鹮安全“过路”,西成高铁洋县段铁路大桥两侧分别安装了高4米、总长34公里的蓝桔相间朱鹮防护网,是全世界首条专门为保护鸟类设立防护网的高铁线。

“这种经过特殊设计的防护网容易被朱鹮所辨识,防护网还具有弹性,可避免朱鹮碰撞时受到伤害。”洋县西综合维修工区解说员赵易敏介绍,为做好朱鹮保护工作,洋县西综合维修工区通过调看远程视频、落地检查、路外巡检等方式,做好朱鹮防护网、驱鸟器状态巡视,及时进行维护检修。

“我们都把朱鹮当作小伙伴,积极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朱鹮习性,学习保护知识,并与当地朱鹮保护单位建立联系,获得政策支持。”赵易敏说。正是有了这群特殊“哨兵”的呵护,西成高铁开通至今,管内区段未发生过朱鹮撞上防护网被困事件。

在洋县境内高铁线路上,一列列高速列车疾驰而过,它们承载着无数乘客的期望与梦想。然而,在这背后,有一群高铁守护者默默奉献,确保着高铁的安全稳定运行。

“高铁的钢轨在列车荷载下会产生疲劳源和磨耗,为确保行车安全,工区会定期对轻微裂纹、磨耗的钢轨进行打磨,并在必要时进行更换。”赵易敏介绍,这里有铁路线路工、桥隧工、探伤工、信号工、接触网工、变电检修工、电力线路工和轨道车司机等多个工种协同作战,共同维护着高铁线路的安全与稳定。

在洋县西综合维修工区演练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碌着进行钢轨的切除、打磨、插轨、焊接等作业。他们佩戴着专业的劳动防护用品,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和设备。“切轨操作需要精准控制力度和角度,这需要我们日常进行大量的练习。”赵易敏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工区最快的切轨时间仅需2分钟,这背后是工人们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在更换钢轨的过程中,不同工种之间的默契配合至关重要。工务人员负责线路几何尺寸的回检,确保高铁设备的验收标准达到极致严格;电务人员则负责安装跳线、测试残压等,保障轨道电路信号的传递通畅。这种多专业协同作战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确保了高铁运行的安全可靠。

“我们对高铁设备验收标准极为严格,对于两股钢轨间距离,验收标准卡控在正负1毫米间。”赵易敏表示。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正是高铁基础设施段能够保障高铁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

洋县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和辛勤付出,不仅确保了高铁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为朱鹮等珍稀动物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在洋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书写着美丽的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