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看你们骂张婉婷,就像在骂我

大家好,我是恋爱高手牛小玲。

恋爱高手这个名号不是我自吹自擂,老妹儿我多少是有点实力在的。

具体是指我总是能很快速地谈上一段恋爱,让对方抓心挠肝。

但也总是快速结束一段感情,经我手的恋爱都活不过一年。

一开始我以为自己,只是个容易丧失新鲜感的渣女。

但渐渐地,我发现好像不是这样。

我并没有普世意义中渣女玩弄男人,自己却遗世独立的心态。

我会全身心投入一段感情,但每到恋爱中后期,伴侣们给我的反馈都是快要窒息。

我发现自己病了,这个病叫自恋型人格障碍。

先给朋友们解释一下这个词。

自恋型人格障碍,简称NPD。

这种人格的人往往会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且总是期待获得他人的关注。

我是在看《再见爱人2》时,发现自己可能是个NPD的。

节目里的一位嘉宾张婉婷,因为总是语言上打压伴侣,也因此在网上被骂得很惨。

但看节目时,我一方面政治正确地觉得这是个“疯女人”,一方面又暗戳戳地和她共情。

因为我发现我们太像了,像得我脊背发凉,像得我想着自己要是上了节目,棺材板儿都得被砸烂。

在一众骂张婉婷的声音中,有人分析她可能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可她是不是NPD我不清楚,咱也不是心理学专家。

但我出于紧张,去做了《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一书中的测试题,毫不意外地确诊了。

在搜索资料的时候,有人说NPD就像是一个吸血鬼一样,把伴侣/朋友当成能量血包。

我一想,这也太可怕了,还好我是吸血的人。

开玩笑的。我发现自己有人格障碍后,就开始痛定思痛,回顾起过往种种,确实在很多事情上都早已显露。

很多人提到NPD都恨的牙痒痒,那作为NPD中的一员,我给大家说说我们这种人都是啥样的?

其实,大部分NPD都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模式,基本有四个特征。

相识初期:立完美人设

比如我会和恋人在相识初期打造一个完美人设。

展示出我有点文化但又谦虚;有点敏感但又坚强;有点距离感但又能强共情的一面。

有一年冬天,和一个北京的男孩打电话。他出去买饮料,手里拿着手机和我聊天。

我和他说:先不聊了,你没戴耳机,拿着手机很冷,把手揣兜里会暖一些,我们回去再说。

男孩的纯爱DNA一下子就动了,在飘雪的北京感受到了东北大炕的温暖。

但我实际上根本不关心他冷不冷。

我只是想展示出自己敏锐的洞察和善解人意,要让他觉得我可以为他牺牲。

不出几次,就在他心里立了个完美形象,所有浪漫化的幻想都会和我联系在一起,也会为我付出更多情绪价值。

我基本上每次恋爱都是这么做的,有时候装着装着我自己都忘了,甚至真以为自己是个温暖的人。

极端自恋:强自尊人格

NPD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习惯性被人仰望,相当在意别人的看法,且只能接受夸赞。

我就是这样,痛恨自己的无能被戳破,所以好胜心强,总想做人群中的C位。

但由于实力配不上期待,所以一旦接受到负面评价,就会崩溃。

明明上一秒还是快乐福娃,下一秒就变成了可云表情包。

精神控制:喜好单向输出

PUA也是我常用的手段,我从来没学过专门的PUA技法,却总是无意识地对亲密的人精神控制。

我对恋人,会打着“交心”的旗号,分享我对别人不能说的秘密,制造我们共同的秘密。

这其实是一个心锚定律,强调“我”的特殊性,强化我在他心中的位置,进而实现精神控制。

我有时对朋友也这样,喜欢打着“为她好”的旗号改造她们,让她成为我心中她应该有的样子,

我像个老慈禧在世一样,指责她不交男朋友是情感失败;每天干不完活还要回来加班是工作失败;我说的某个艺术家她不知道是审美失败。

疯狂单向输出,让她怀疑自己,然后才会寻求我的帮助,满足我可怜的自恋欲望。

这给她造成了心理阴影,一想到我就浑身发抖。

为我所用:工具化亲密关系

并且对我们NPD来说,亲密关系是可以工具化的,是要为我所用的。

NPD就像寄生虫一样,吸食着恋人身上的能量,被宠着、被爱着、被仰慕着,大虫子就得到了滋养。

我朋友的一任男友就是NPD,他在考研时和研究生学姐谈恋爱,目的就是在那段脆弱复习期,寻求些感情上的支撑,获得情绪上的抚慰;

等毕业了,考公了, 他不再需要情感慰藉了,直接把学姐甩到一边,转头就劈腿了领导的女儿,因为这个女孩能帮他晋升,助他走向人生巅峰。

他把亲密关系当成自己的成长工具,一旦伴侣被利用完了,就吃干抹净离去。

这样的NPD坚决地以自我为中心,亲密关系在他们眼中,只是随时可换的情绪机器和青云梯。

回溯以上种种,NPD们在行为模式中,很少把爱人当人,而是当成滋补情绪的营养液;当成需要仰望他们的信徒。

这其实是一种巨婴式自恋。

婴儿会为了获得关注嚎啕大哭;NPD也想站在宇宙中心被人关注。

所以NPD们看似是自恋狂,其实底色相当自卑,只能通过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获得价值。

NPD形成的原因也都多种多样的。

有的是因为早年丧失了母爱;或者父亲是个窝囊废。

有的是受到过不公平对待,从而激发出更极端的保护性人格。

我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或许和我的成长环境有关。

作为独生子女,我小时候总是把家长或老师当作至高无上的掌权者。

总是想通过考高分或者情绪波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我的潜意识认为,所有获得的爱都是有条件的,考第一名才好意思当妈妈的大宝贝儿,脸皮薄总爱哭,才能让老师对我更小心翼翼。

因为害怕失去爱,所以对爱的需求更多,也更缺爱。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朋友或者伴侣是NPD,该怎么办呢?还要不要救他呢?

听我一句劝,快逃。

别天真地试图拯救NPD,因为你也会被他们拽入泥潭。

NPD只能在认清自己的问题后,展开自救,其他外界的帮助都是徒劳。

豆瓣上有个自恋型人格障碍小组,里面正是无数受害者的如诉如泣。

他们也曾想着帮助NPD伴侣,但结局都不尽人意,从生理到心理的消耗都躲不过去。

所以,面对NPD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严重影响,不要想着再拯救我们了,请从这段关系中脱离。

其实写到这儿我挺害怕的,因为这篇完全是把自己掰开了揉碎了,赤裸裸地站在读者朋友们面前。

《再见爱人2》里的张婉婷最近被网暴,网友们似乎都站到了她老公的位置,去共情那份窒息。

1.4万的评论,绝大部分都是对张婉婷本人和她父母开炮。

她的确是个情感需求表达有问题的人,但她不是坏人,没必要连爹带妈,疯狂骂她。

我写完这篇,我也害怕被网暴。

害怕即使我向我的朋友道歉了,还有一堆人出来像定义张婉婷那样,把我叫成“疯女人”。

害怕我真诚撕开自己了,路人还是会往我身上砸臭鸡蛋。

前几天,世界人口已经达到80亿。

80亿了,人们的性格也多种多样,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人格完全健康。

奇怪的是,当代人似乎都会把自己放在人畜无害的角色里,去指点、批判那个看起来“疯一点”的人。

如果是这样,那“疯子”的错除了“疯一点”,还错在那份袒露的勇气。

我不会为自己的NPD洗地,我也向朋友们说了对不起。

幸运的是,她们说:

是呀,那我们一起加油呀。

作者 / 牛小玲

编辑 / 姜 姜

设计 /  Jane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后台回复“加群”,进入读者粉丝群

我爱你,像爱恋某些阴暗的事物

秘密地,介于阴影与灵魂之间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