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客观察丨加征关税:美政党“通往保护主义深渊的竞赛”

这是5月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总统拜登。新华社发(亚伦摄)

近期,美方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等涉及约18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进一步加征关税。美国再度对华挑起“关税战”意欲何为?美政客的“关税瘾”将给全球多边经贸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戏码重演:竞争不过就征税打压

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依据所谓的“301调查”结果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企图遏制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多年过去,这场贸易霸凌既没有消解美国的贸易逆差,也没能如愿实现制造业回流。

这次拜登政府在持续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之后,对华发起新一轮“关税战”,其中,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太阳能电池关税从25%提高到50%,锂离子电池从7.5%提高到25%。可见,此轮征税将矛头指向了美国关注的战略性领域,尤其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三样”。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认为,无论是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还是再次对华加征高额关税,美国的核心目标都是以此打压、削弱中国的产业竞争力,进而寻求产业链供应链的“去中国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指出,拜登政府新一轮对华加征关税实际上是六年前特朗普政府301关税政策的进一步延续,企图一步步挤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进而达到打压中国新兴产业,为自己争夺更多新能源产业份额的目的。

选票优先:“关税牌”成大选政治工具

事实上,美国并非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以电动汽车为例,数据显示,面对美方的多重限制,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电动汽车的数量仅一万多辆,今年一季度降至不足2000辆。在这种情况下,将关税从25%提高至100%,并无实际意义。那美国这么做是为什么?

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近期一项民调显示,特朗普在以汽车产业著称的密歇根州等五个关键州的选民支持率均领先于拜登。拜登近期的“变脸”自然是受到了上述不利局面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认为,拜登14日宣布的关税计划俨然就是一件讨好竞选关键州选民的“定制产品”。

而在美国白宫提出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后,特朗普随即表示,他会将关税提高到200%。两党候选人相继表态,将这场“政治秀”推向高潮。

这不是美政党第一次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早在2019年,拜登发文批评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的对华301关税政策是对美国农民、工人和消费者的不负责任,而今他却发文称自己推行的此轮征税是为了美国的城镇和工人利益。这种“拜登反对拜登”的“自我打脸”,恰恰暴露了美国政党将关税作为“祸水东引”、赢得选票的重要手段。正如美国智库凯托学会研究员克拉克·帕卡德撰文指出的,拜登政府的新关税政策是其与竞选对手特朗普进行的一场“通往保护主义深渊的竞赛”。

百姓靠边:贸易战伤害民众和美企利益

通过竖起更高的关税壁垒,打压他国以实现振兴本国产业的目的,这“如意算盘”能打响吗?事实上,当今世界不是封闭的世界,挥舞“关税大棒”必然会反噬自身。

回顾历史,美国从2018年由自己挑起的那场对华贸易战中得到了什么?

首当其冲的是美国普通家庭和广大消费者利益的重大伤害。加征关税致使美国国内相关商品涨价,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过去四年,美国食品杂货价格上涨了25%。据穆迪公司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301关税92%的成本,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因此增加开支1300美元。高物价加剧美国社会通胀压力,甚至将通胀输出到了欧洲。

美国产业界也为此买单。关税扰乱企业供应链,提高了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份报告称“美国进口商通过采取降低销售商利润率和提高消费者或下游买家价格的组合措施,消化了这些关税的成本”。刘英表示,2018年美国对中国的钢铝产品加征5-25%不等的额外关税,多年过去,此举并没有提升美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既没有帮助美国实现再工业化,也没有实现其产业链供应链的近岸化和友岸化的目标。而这些关税却使美国经济每年损失近20万个就业岗位和0.25%的国内生产总值。

事实证明,对华筑起关税壁垒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内病外治”还将加重美国自身的“病情”,到头来买单的是美国消费者,吃亏的是美国企业。

斗则俱伤:滥用保护主义损害全球贸易

放眼全球,美政客的“关税瘾”不仅干扰了中美两国的正常贸易,还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成本,搅乱多边经贸体系。

从被世贸组织裁定违反规则的301条款,到《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和科学法案》,美国通过一系列法案将正常的经贸合作泛安全化、泛政治化,给全球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苏庆义表示,美国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是对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非常负面的示范效应。

美国此举还会使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国企业受损。得益于完备的工业体系、巨大的市场空间等优势,中国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一环,在中国不仅有大量的美国企业,还有来自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企业在华生产它们的产品。刘英认为,美国强行对华加征关税将造成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甚至终端产品的加价,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由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国企业承担。

历史已反复证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日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表态,“保护主义最终只会让一切都变得更加昂贵,我们需要的是自由的全球贸易”。因此,与其设置壁垒,不如直面挑战,公平竞争,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策划:车玉明 刘加文

监制:刘娟 唐心怡

编辑:马宇聪 杨柳

统筹:崔祎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