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发现最美铁路】小小“无人船”,科技护安全

中国青年网广元5月18日电(见习记者 朱浩天 记者 乔佳新)5月18日,“发现最美铁路·春涌秦巴走西成”网络宣传活动的“发现团”成员们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广元市的嘉陵江特大桥。在桥下,成都高铁工务段桥隧技术科桥路质量管控工区的作业人员正手持遥控器,专注地操作着一艘小型无人测量船。他的双手在遥控器上轻巧而精准地移动,指尖轻触按键,微调着无人船的航向。

作业人员正在操作无人测量船。敬凡 摄

西南山区铁路自然灾害多发,跨江河桥梁众多,每年防洪形势严峻,桥梁水下基础受汛期水流冲刷影响大。面对桥梁基础在水下难以检查的问题,成都高铁工务段积极探索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第一批在西南铁路引入无人测量船,目前已连续3年对跨江河桥梁水下基础情况进行检查,为西南山区铁路防洪、确保高铁安全探索了新的道路。

无人测量船正在河面行驶。敬凡 摄

据了解,该段目前引进了2艘无人测量船,通过“夏病冬治”的方式,在冬季水文情况稳定的时节,开展无人测量船水下检查工作,2024年春运更是它的首秀。“小船”包含视频传输天线、数据传输天线、定位天线、摄像头、测深仪、推进器等配置,船长1米左右,净重6千克,运行速度最快可达每秒6米,具有重心低、阻力小、航行稳的特点,现场操作人员只需要一个智能遥控器就可以远程控制测量船。

“小船”虽然不大,但本事不小。它可以对铁路桥体下方及上下游的河床断面进行测量,生成河床断面示意图。此外,测量船能在不同时间、不同断面对比河床变化情况,实时显示桥墩四周水下情况。

无人测量船操作手柄画面显示。敬凡 摄

无人测量船包含手动采集和自动采集模式。当选择自动采集模式时,现场操作人员可以在遥控器上进行航点规划,选定起止点,即确定需要测量的断面线,小船就会根据所设定的航线自动测量。如果选择手动采集模式,现场操作人员就需要通过遥控器上的方向键手动控制小船的方向。自动采集模式的优势在于能确保小船测量的断面线和桥梁平行,手动模式则需要注意水流和风向对船身的影响。

作业人员正在观察无人测量船行驶轨迹。敬凡 摄

以前成都高铁工务段依赖“蛙人”下水检测,现在有了这艘无人测量船,不仅提升了现场作业效率,还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蛙人”下水检查时,现场至少需要4名作业人员,“蛙人”还需要乘坐橡皮艇到达指定水域下水,风险大、检测精度低,无法满足高铁的高标准要求。如果使用无人测量船,一个人就可以单独开展测量,不仅便捷高效,人身安全风险还大大降低。

在水面较宽、河道情况复杂的地方,作业人员还会协调使用无人机,从空中观察“小船”的路径和河面障碍,无人机配合无人测量船,可以更加安全、准确地采集数据。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需要将现场测量的河床断面线绘制在大桥竣工图上,再对比分析历年来的河床变化情况。

作业人员与无人测量船合影。敬凡 摄

如今,这艘无人测量船已经成为成都高铁工务段桥梁维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小“无人船”,正为高铁的安全保驾护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